双面“绣”未来虚拟仿真实验

双面“绣”未来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本实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虚拟仿真项目,主要面向全体一、二年级本科生。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

学生需要有参与和完成本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人文知识和道德法治修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数据分析与研判的能力;观察分析与探究的能力;对比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教学成果

本教学团队长期承担思政课实践教学任务,教学效果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苏州大学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课程负责人教学情况
(1)教学研究
      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建设研究”(2021);
‚      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红色档案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2023);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缄默现象”的空间隐喻》,《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9期,被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22年第1期)全文转载;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的历史探索与现实启示》,《湖北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系统之策》,《现代教育科学》2023年第2期;
†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三重使命》,《中国德育》2023年第10期;
(2)教学奖励
      获得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21);
      ‚获得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22);
      入选“江苏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2023);
      江苏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优秀微课三等奖(2022);
      获得苏州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2);
(3)学术研究
       发表高质量论文4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24篇,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6批特别资助(站中)“思想政治教育形象研究”(2023);
‚      主持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课题“青少年组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
      主持苏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苏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研究”(2021);
      主持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生成机制研究”(2021);
      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一等奖(2022);
      †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
2.团队主要成员教学研究情况
      团队主要成员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本科)类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苏州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称号等,获江苏省高校思政课现场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等,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发表论文近60篇。

实验背景

2023 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表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的苏州犹如“双面绣”所描绘出的一幅“历史与未来⼀脉相承、文化与科技共生融合、精神与物质比翼双飞”的“姑苏繁华图”,这是当前城市建设治理的重要“样板”,是“走在前、作表率”的江苏“答卷”,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设计原则

本实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双面“绣”未来、“针”“丝”“图”情境体验、探索“苏州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等实验环节,将抽象的、单一的理论以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以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育人功效,实现教学目标。




实验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文本、图片、视频、3D仿真、角色扮演等形式,营造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学生在交互式的学习中,跨时空感受街道繁华的古苏州和“强富美高”的新苏州;沉浸式体验苏绣的继承与创新,亨通集团的“0到1”突破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探索“苏州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深入了解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结合上的双面“绣”未来主题时代内涵和实践成效。

能力目标:学生在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更深刻地感悟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培养大学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价值目标: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厚植家国情怀,筑牢理想信念,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绩评定

本实验将“任务驱动式”、“交互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综合应用于各个实验环节,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实验过程。系统会完整记录学生每个实验环节的操作、完成情况和结果,并对每个实验环节进行单独打分,总计100分。在此基础上,系统计算学生的实验总成绩,合并生成最终的实验报告,学生可查看实验报告,优化实验过程,以获得最优实验结果。每个环节学生完成实验的结果是本实验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深入了解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结合上的“双面绣未来”主题时代内涵和实践成效,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