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依托基础医学改革发展的东风,借助“211工程”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及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经费,以建设高水平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目标,从实验教学理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到实验队伍建设、硬件设施改造与更新,建成了条件一流、资源共享、管理高效的现代医学实验教学中心。2013年,教育部提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2014年,学校整合资源成立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我们贯彻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的精神,以全面提高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共享资源、突出重点、提高效益、持续发展”,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推动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医学虚拟实验中心建设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共建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为核心,以建设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为重点,营造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在医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医学形态学实验是临床医学专业重要的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医学综合诊断能力。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在《组织与胚胎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等课程中开设了基础形态学实验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和综合实验能力,自2000年开始,开始开设形态学综合实验,整合相关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虚拟仿真技术进入校园,为了克服在实体实验中受时间、地点、标本种类等限制,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始了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我校与上海梦之路公司合作研发病理大体标本三维450个,共享桂林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都医学院等其他高校成果600个,形成了目前国内用于形态学实验教学最齐全的病理大体标本库1050个。大体标本的观察对于科学的描述病变、对于疾病的认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起步,在整个项目建设中,搭建了形态学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将数字化的标本、切片等虚拟资源加入教学平台,依据虚、实结合,以实为主,在实体实验教学实践中,构建虚拟网络平台,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求。在完成基本的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不断开发虚拟实验教学,将原有的实体实验虚拟化,通过虚实结合极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本原则,虚实结合,相互补充是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用虚拟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补充;能实不虚是为了避免作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被淡化和虚化。基于丰富学习资源、虚实结合,中心将中心原有的标本库、切片库进行了数字化并依托网络平台上线为教学服务,并应用在实验教学中。
形态学综合实验是医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项目通过在实体实验基础上不断开发虚拟、仿真实验,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就能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简单方便,在线开放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相关知识,解决了教学资源缺乏,学生享受教学资源不公的状态,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本项目包括多个维度的评价方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考核内容包括每次实验的作业提交完成情况、各章节自测练习成绩、实验考试成绩、综合考试成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