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流感病毒活性药物的设计与筛选

抗流感病毒活性药物的设计与筛选

实验要求

(1)专业与年级要求

    本项目为提高药学类各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药物分子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而设计。

(2)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等

    本项目以药学相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习的基本知识为基础,要求具有融会贯通、深入学习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image.png

 本项目采取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实施。线上虚拟教学依托药物研发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平台,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原理阅读、实验视频演示/动画观看、交互式虚拟实验操作,着眼于知识点回顾、实验流程展示、虚拟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处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3D虚拟场景体验,以及问题导向的进阶学习和通关训练,提升项目趣味性;学生自主思考选择实验器材和步骤,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多次反复练习,强化操作流程。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评价,大大减少了教师工作量,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教学成果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实验背景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目前国内药品市场中仿制药占比很大,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仍然少之又少。昂贵的外国研制的新药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新药研制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目前,药学人才培养体系还集中在培养国内仿制药生产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受到实验条件和时间上的限制,对学生创新药物研制的培养还停留在教材上。因此,苏州大学药学院立足专业核心课程,围绕药物研发路线关键环节,选择代表性药物,建设现实无法开展的项目,构建“药物研发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平台”,系统培养学生对药物研发过程的理解和知识掌握。


设计原则

image.png

 本项目设计以进阶式知识介绍,结合通关式习题训练,适合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网上自主学习和深入学习。通过对早期药物研发与当今主流药物研发的不同手段过程的回顾和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合成简单的药物,并通过虚拟筛选仿真实验了解基于计算机药物设计发现新型药物的思路和过程,可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分子层面的视角,更加直观地理解药物和靶标的作用方式,实现真实实验难以开展的训练,这对于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外,通过该仿真实验课程的学习,药学相关专业特别是药物化学专业的学生可深入理解药物设计与药物合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课题或项目的需要进行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来发现高质量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而进行新药研发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实验目标

1.掌握基于药物受体靶标的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2.理解药物与体内靶标的相互作用;

3.掌握药物对细胞毒性测定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4.掌握药物体外抗流感病毒药效试验的方法和操作步骤;

5.掌握药物开发的思路,技术路线和操作流程;


成绩评定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进入虚拟仿真平台,在网上逐项完成相关内容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答题情况等,系统将自动给出评分;60 分以上者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