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面“绣”未来虚拟仿真实验
- 开课时间: 2024-10-14 至 2027-10-01
- 学时:2
- 学分:1
- 负责人:张建晓
- 联系电话 :15298380226
一、实验的必要性及实用性(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推动思政课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发展成为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本实验通过文本、图片、视频、3D仿真、角色扮演等形式,营造直观形象、生动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学生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苏州新篇章,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二)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建设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是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先进的系统将理论与实践资源有机融合,构建以全媒体为支撑的思政课交互式教学模式,克服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所面临的实践教学场地受限、实践考察规模大、交通出行难保障、费用支出大等局限性,通过以虚补实,虚实结合的形式增强现场学习的体验感和互动性,提升实践教学活动覆盖面和育人实效。(三)完善智慧教学新供给的必要路径。虚拟仿真技术对思政课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丰富思政课教学资源。打通数据信息壁垒,推动数字资源共享,促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跨地区跨学校协同创新,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智慧教学共同体。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本实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双面“绣”未来、“针”“丝”“图”情境体验、探索“苏州模式”未来发展方向等实验环节,将抽象的、单一的理论以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切实提升教学实效性。以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育人功效,实现教学目标。三、实验系统的先进性本实验采用3D仿真、视频、动画、WebGL等技术构建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完整呈现了“历史与未来一脉相承、文化与科技共生融合、精神与物质比翼双飞”的新时代“姑苏繁华图”。实验教学采用了科学观察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和图像法等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化、虚拟化等特点,将理论知识的单向传递转换为虚拟情境中的双向互动,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思政课的获得感和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情分析
学习完成情况
共有 2600 人次参与学习
其中 2250 人次完成
共有 350 人次未完成